DeepFog Blog

深霧遠東通訊所

最后的夏

发布于 # 文稿

深入夏季的时节,六七点钟时,阳光触及人间之处,会呈现一种偏橘的橙黄,如同给万物覆上了一层金箔,是一种随时代剥落的金碧辉煌,让我不禁联想到那部著名的电影*《末代皇帝》* ,脑中随之响起 Where is Armo? 世界被蒙上一层欧根纱,充斥着即将死去的奢靡,稍过半钟,那种橙黄渐被蓝调替代,太阳被远山掩盖,人们亦埋葬了自己的昨日,而晨线以东,昏线以西,太阳依旧普照众生,延续着它的使命,换句话讲,步入黑夜之地的天际线下,太阳酝酿着下一次新生。 恒星恒星,即恒久的星星,人短短的一生在其漫长而乏味的岁月里弹指一瞬,而人仰望星空的一瞬,成为了一个族群的永恒。个体的生命如此短暂,四季轮转中,个体一遍又一遍地哀莫。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或许当代视角下的自我与个性不过是对前人的复刻。 古埃及神话中,太阳被赋予了神格,壁画上,太阳照射出的阳光被具象地绘成了无数只手,抚摸着众生。

十八岁说再见

发布于 # 杂稿

太阳在天际线的交界处,想要爬起但还未爬起,次第晕出橙红。 天亮得刚刚好,月亮也挂在天边还未西沉,只不过越来越浅。 日月同辉之处,世界还正在酣梦中。 现在我十八岁。 在此之前是人们说的青涩的青春,在此之后是同龄人期待的快乐时光。 我想说的是,一个人一生中纵使有五个十八年,但是十八岁不可能再重来了。 各种作品将青春渲染得波澜壮阔,青涩且喧嚣。 但我对过去所谓十八年的感受——只有瘙痒。 是一种想要表达却被拘束着的情绪,是一种被禁锢的欲望。夏日的烈阳灼烧着我的心,冬天的冷贯穿着我的身体,向我昭告着瘙痒的痛苦。 所渴求的,其实是无法得到的。

关于这个博客的创建历程

发布于 # 文稿

我很早就动了想要搞一个属于自己的博客的念头,因为无论是微博还是QQ空间,其功能都太局限了,而且很多广告,自托管的想法于是萌生,自托管既可以自定义页面又可以用自己的域名访问并发表文章,主流的SNS往往都会对主题什么的收费,并且对内容进行审查,这是很恶心的。自托管解决了主流SNS的大部分问题,除了降低了原有的友际圈层的粘性,大多数人并不会特意地进到浏览器,然后输入你的域名,再去看你的post,实际上应用技术让网上冲浪的成本降得异常的低,以致乎出现了许多赛博文盲(当然显而易见地让掌握信息差的人暴利)。 OpenSource让近乎所有商业化的服务变得可以自托管,然而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与主流商业软件的不兼容、页面的简陋...等等等,让你的隐私变的更加安全的同时也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当然,拥抱开源是可选的,而使用那些无时无刻不在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用于牟利的软件却是被迫的),毕竟李彦宏曾说过 很

25年2月20日

发布于 # 文稿

春分已过,连绵的江南春雨溶解着长江以南地区,人间依旧喧闹,如同一块泡腾片,在雨水中起伏。隔着一层绿色的窗子向外看,各色的荷叶在马路上碰撞漂离,或有些成熟的藕根顶着长须在朦胧中逃窜。 幸好,现代人有天气预报得以洞察先机,而恰恰有人坐雨观雨。有人说没带伞碰上下雨,与其慌忙躲避,不如自如行走,因为反正会淋湿。我不这么觉得,我认为两种方式都是不当的,因为始终没有解决没有伞的问题,就像不带斧头去面对一棵树,只干站着而不做什么,不如就近找一处屋檐等雨停,不如买一把伞,再不济,叫一辆出租车。或许我淋雨走回去,只洗个澡就好了,而我却要耗上时间,费上金钱去规避雨。因为我始终都对雨滴落在厚重衣物上使纺布贴合皮肤的感觉感到恶心。 下雨在客家话中叫做“落水”,有采拮文言的韵味,春雨既不倾盆也不瓢泼,而是一点一点,天降下的润物水却像要把窗台上晾晒的衣物烂在江南烟雨中。 窗外的绿意正在酝酿之中,伴随着一起萌发的,还有